媒體報道
中國能源報 | 綠色數智賦能轉型 穩增保供力促發展——陜西煤業書寫高質量發展答卷
綠色數智賦能轉型 穩增保供力促發展
——陜西煤業書寫高質量發展答卷
■弓箭 王紫銘《 中國能源報 》( 2022年12月05日 第 15 版)
陜西煤業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陜西煤業”)日前透露,今年1-10月,該公司煤炭產量累計12281.02萬噸,同比增長8.34%。
近年來,陜西煤業立足新發展階段,貫徹新發展理念,融入新發展格局,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,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,書寫了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。尤其在智能化建設、煤礦重大災害治理、數字化轉型發展方面,該公司重點發力,先后取得了重要成果,并且把握機遇布局數字經濟制高點,推動高碳產業實現低碳發展,成為全國煤炭行業的示范者。
立足實際
走好綠色低碳發展之路
陜西煤業所屬紅柳林礦業公司、檸條塔礦業公司、張家峁礦業公司、小保當礦業公司、曹家灘礦業公司等7處全國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設煤礦已通過國家驗收,所管理的36對生產煤礦,年產能近2億噸,是陜西穩增保供的重要力量。
圍繞“雙碳”目標和陜煤集團“零碳轉型”發展戰略,陜西煤業在所管理煤礦全面實施智慧節能、智慧能源、智能生態等管理體系,搭建能耗環境在線監測平臺,實現能耗實時動態監測和精細化管理。
陜西煤業在大型煤礦建成了順煤流皮帶運輸智能控制系統,平均礦井每年節電230萬度;應用井下5G通訊技術及車輛智能調度系統,車輛運行費用下降20%以上,企業年均能耗下降5%以上……
同時,陜西煤業上線運行國內首個陜西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大數據平臺,對標國家綠色礦山標準,建成綠色礦山27對,入庫率達75%;黃陵、澄合等5家礦業公司實現了“綠色礦山”全覆蓋。
陜西煤業在各礦區積極應用智能環保設施設備,大幅降低了“三廢”排放量。其中,澄合、黃陵、陜北礦區實現矸石“零”排放;彬長礦區被確定為全國首個瓦斯“零排放”建設示范礦區;韓城、彬長等礦區實現瓦斯發電全覆蓋……
此外,陜西煤業加快推進碳匯林、生態修復示范園區的建設工作,并對所有煤礦開展生態環保專家會診,形成問題清單及會診報告,持續進行整改落實。據統計,近三年來,陜西煤業累計開展環保項目400余項,投入資金42億元。
陜西煤業總經理王世斌表示,立足當前,面向未來,陜西煤業始終把安全、低碳、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,以智能化、數字化為實踐路徑,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陜煤特色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。
四個創新
助力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
智能化礦井標桿,智慧礦區示范標桿,產、供、銷價值鏈智慧聯動示范標桿,智能化勞動組織新模式的礦井標桿,智能可視化新型標桿中心等5個行業示范標桿,是陜西煤業數字化轉型實踐取得的矚目成績。成績背后,是助推陜西煤業高質量發展的四個創新——理念創新、制度創新、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。
陜西煤業始終堅持兩個至上、礦井災害治理能力大于生產能力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融合創新理念,制定了“智能礦井、智慧礦區、一流企業”發展目標,大力實施科技興企戰略,積極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,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上市企業。
在突出制度創新方面,陜西煤業結合年度重點、重大工作,成立不同類型的工作專班,編制了《煤礦重大災害治理工作方案》《生產接續和災害治理五年規劃》《陜煤數據標準規范》《陜煤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范》《重大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實施管理辦法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和規劃標準。
同時,陜西煤業強化頂層設計,率先開展信息數據標準化治理和智能專網建設,通過系統搭建“陜煤云”平臺和“數據中臺”,首創“三網一平臺”數字化實時管控體系,實時掌握安全生產態勢、物資消耗儲備、銷售服務結算全業務全流程數據信息,使業務、資金、管理實現了數字化管理,推動了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。
陜西煤業還聚焦煤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聯合院士團隊、科研院所等行業精英,開展“產學研用”方面的深度合作;充分發揮2個國家平臺與7個研究中心作用,加強“四化”建設技術研發和新技術應用,內聯外引,形成合力,確保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。
針對科技創新,陜西煤業積極引入“互聯網+”的科技創新管理模式,通過配套資金扶持、裝備支撐等優厚條件,面向社會尋求重大項目合作研發,在煤炭安全高效開采、災害防治等方面,破解了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。
據了解,陜西煤業每年設立3億元科研引導資金,投入100億元轉型創新基金,加快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。近三年來,重點實施智能化項目230余項,完成投入超100億元。
穩增保供
切實發揮壓艙石作用
當前,煤炭行業肩負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。陜西煤業高度重視保供穩價工作,切實發揮壓艙石作用,細化工作要點,明確時間節點,促進重點工作有序推進,召開專題工作會,全力以赴保障煤炭供應。
近日,檸條塔礦業傳來喜訊,其煤炭周銷量、月銷量、半年銷量及火車月銷量均創歷史新高——煤炭產銷同比增幅為7.5%和7.46%,中長期合同兌現率為100%。
數據顯示,今年10月,陜煤運銷集團銷售煤炭2151.5萬噸、環比增銷4.7%,其中保供陜西省內電煤142.7萬噸,保供“兩湖一江”區域331萬噸,入渝保供156.84萬噸 ,有效保障了下游企業用煤需求,為穩定煤炭市場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、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期間,智能運銷管理系統、AI智能無人裝車機器人等智能設備設施的大量使用,使工作人員實時掌控礦井各項運行狀態,為煤炭保供提供了健康安全的生產環境。
在煤炭運銷方面,陜西煤業線上組織調運、線上預約、車牌識別、啟動無人司磅、遠程裝車、隔離式打票等,全程智慧化操作,既落實疫情防控措施,又保障了煤礦安全生產。
目前,陜西煤業建成三級聯動雙重預防信息系統,實現了所有生產礦井基礎數據、雙重預防工作制度、風險點等17類數據的互聯互通。其中,黃陵一號煤礦實現了對51種違規情形的智能管控,并開發完成11項作業的標準指引和風險管控程序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