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層要聞
一份來自府谷能源的穩增長“答卷”
2022年,面對復雜多變形勢、繁重艱巨任務、國內疫情散點多發、產業鏈供應鏈運行不暢等多重挑戰,府谷能源公司聚焦“改革創新、轉型提質、追趕超越”主線,迎難而上,銳意攻堅,總體呈現“穩中有序、穩中有進”的良好態勢,完成火力發電160多億千瓦時,新能源發電近4億千瓦時,實現利潤逾8億元……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,交出了一份“穩中求勝”的穩增長“答卷”。
持之以恒強基礎,安全環保再上新臺階
府谷能源公司推行“一崗一清單”、“一人一本賬”管理,堅持常態化、不定期檢查督導,促進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。深化“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”和“三項攻堅戰”,推行集中攻堅鞏固提升“五清單、兩措施”工作法,公司榮獲集團“應急救援實訓攻堅行動”先進單位。抓實“十五條硬措施”和“四十項具體工作”,推進“雙重預防機制”和“NOSA安健環體系”建設,構建“一圖一網”安全智能“雙防”系統。扎實開展專項活動,強化隱患排查治理,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全覆蓋,定邊300MW光伏電站、府谷50MW風電場投產首年實現二級達標。注重安全技能素質提升,專項培訓21461人次,應急演練40余次,在電力集團“安全法規知識和事故案例講評”競賽中取得佳績。持續開展“四大保衛戰”,主要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,所屬企業先后獲評陜西省“綠色工廠”、榆林市“生態環境綠色標桿企業”等榮譽及“企業環境信用評價A級”認證。
堅定不移推項目,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
府谷能源公司全面貫徹中省和陜煤集團穩增長部署要求,堅持“以電為本、多能融合,清潔高效、零碳發展”戰略方向,搶抓機遇、蓄勢賦能,以強化項目支撐引領,積極把握新能源產業政策,以“立足陜北、輻射全省、走向全國”為路徑,建立區域包干和跟投激勵機制,堅定不移開發布局新能源產業,企業改革轉型發展勢頭強勁。緊盯項目建設,制定《2022年度基本建設工作安排》,強化投資管理和責任落實,抓住節點性、里程碑工期,力促形象進度。府谷50MW風電項目、定邊300MW光伏項目順利實現全容量并網,一次性通過240小時帶負荷試運行,正式轉入商業運營;府谷50MW風電項目通過綜合竣工驗收;新能源科技公司取得發電業務許可證。緊跟產業政策,全力開發新項目,下發《2022年新能源發電項目開發申報實施意見》,成立專班,壓茬推進。靖邊100MW風電項目取得省發改委備案,完成項目前期準備工作,具備開工條件;取得旬邑200MW風電項目競爭性配置指標。持續推進煤電機組“三改聯動”,新元公司電廠供熱項目推進有序;固廢綜合利用項目納入地方園區規劃和重點。
科技賦能增活力,技術創新釋放新動能
府谷能源公司持續加強“四化”建設,打造智慧化倉儲、機器人巡檢、智能計量、風光發電AI監控平臺等系統,推進智慧企業創建工作;出臺《人才科技管理辦法》《知識產權管理辦法》等制度,全年科技投入3500萬元,聚焦“節能降耗、提質增效”課題,攻難關、打堵點,實施科研項目8個,治理了電石煤氣柜泄露、火電單回送出等重大隱患;取得職工“五小”創新成果32項、專利授權19項、軟著9項,參與制定《電石生產裝置檢修安全規程》團體標準,“循環流化床鍋爐大比例煤泥摻燒技術研究與應用”“空冷島噴霧降溫技術改造”獲得陜西省企業“三新三小”創新競賽二等獎,“電石出爐機器人技術研究與應用”獲得三等獎;新元公司“蘭炭廢水酚金屬化提取技術與儲氫/放氫工藝裝備”項目列入省政府“秦創原”科研計劃,并獲得省科技廳專項引導資金40萬元;配售電公司取得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;2名同志榮獲集團公司“勞動模范”、“陜煤工匠”稱號;“邢勇創新工作室”晉升為集團級創新工作室,并獲補10萬元創新資金支持;3名高技能員工取得省級技工技能等級。
有的放矢補短板,生產經營實現新提升
府谷能源公司強化生產運行組織,有效開展設備治理,所屬新元公司順利完成火電機組、電石爐大修工作,機組實現“零非停”,分別提前28天、39天完成全年發電、電石產量;新能源發電3.53億千瓦時。深化提質增效,推行“堵漏點、挖效益”聯動機制,大力推動煤泥摻燒、修舊利廢、小改小革、資產盤活工作,節支降耗1.2億元,火電機組輔助服務獎補2900萬元;嚴控非生產性費用支出,十項費用同比下降10%。用足綠色金融政策,拓寬融資渠道,壓降融資成本,節約財務費用2000余萬元,“兩金”占比同比降低23個百分點;統籌減稅降費政策,應享盡享,全年減稅1200萬元;府谷50MW風電項目按期取得電價補貼。持續推進電力綜合服務,大膽切入電力現貨、綠電交易市場,創收9000萬元,并榮獲電力集團“電力交易技能競賽一等獎”。強化股權管理,以定期反饋、現場走訪、例會交流等手段,及時掌握參股企業經營情況,有效維護股東權益,公司榮獲陜煤集團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優秀企業”。
因地制宜強改革,企業管理取得新成效
府谷能源公司堅持把推進“國企改革三年行動”貫穿全年,以“對標一流、趕超先進”為主線,細化任務,壓實責任,尤其針對工作中的痛點、難點,有的放矢,完成了13方面32項任務。深化三項制度改革,制定了“十四五”人力資源優化和定編方案,規范用工管理,全員工效同比增長35%;建立管理人員市場化選用、末位調整和不勝任退出機制;完善全員績效考核,形成KPI、360度分類分級評價體系,推進崗位標準化建設,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,高技能人才同比增加50%,逐步打通管理、技術、技能人員H型崗位通道。深化“三層九類”體系建設,干有標準,追有標桿,取得4項最佳實踐,1項獲評中國電力企業管理創新案例一類優秀成果。注重風險防控,梳理完善、健全更新管控制度30余項,加強重大事項合規審核、專項審計、風險預警等舉措落實,持續優化流程,規范約束,防范風險,提升效率。深化依法治企,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全層級覆蓋,不斷提升企業治理效能;推行“一企一策”差異管理,以正向激勵充分撬動基層干事創業能動。(段瀛)